我的第一台 Mac:Mac mini

20140125-183557.jpg

相當可惜,Apple 為慶祝 Macintosh 誕生 30 週年而設的「Your first Mac」網站,不容許我選擇「Hong Kong」為我的「Country」。

我當然不會選擇「China」,甚至連「Taiwan」也不想選擇吧。

原因很簡單:我的第一台 Mac 的確是在「Hong Kong」買的嘛!

我的第一台 Mac 是 2005 年推出的第一代 Mac mini。當時我仍然是某科技雜誌的一名小記者,而那一台 Mac mini 是透過 Apple 香港以傳媒優惠價訂購的。

明明家中已經有 PC 的我,當時卻忍不住買了一台 Mac 小盒子回家,可見這盒子的神奇之處。

一來,Mac mini 其外型好像月餅盒的機身設計,真的令人愛不惜手。二來,當時仍然有不少人使用可自行裝嵌的 PC(即「砌機」),即是說,他們家中已經有「一顯示屏、一鍵盤、一滑鼠」。Mac mini 的出現,令他們可以用比一台 Mac 機便宜得多的售價,輕鬆進入 Mac 的世界。

當時用「砌機」多年的我,對於經常要維護家中那一台容易積聚塵埃的 PC,開始感到厭倦。(當然,Mac mini 也是會積聚塵埃的,只是範圍沒那麼大而已。)另一方面,我對於慣用多年的 Windows 系統亦開始感到厭倦,因此有時會試用不同的 Linux 系統。可是在 Linux 的世界裡,軟體選擇太少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買了一台 Mac mini 回來後,我終於可以試用 Mac OS X 系統了。

不過,當時我仍未正式成為 Mac 用家,亦尚未放棄自己的 PC。就連經常要將「一顯示屏、一鍵盤、一滑鼠」連接至 Mac / PC 這個動作,我也覺得有點麻煩。腦場有一種名為「KVM切換器」的產品,可以很方便地讓兩台電腦分享同一台顯示屏、鍵盤、滑鼠的。我試過買了一個「KVM切換器」回來,連接家中的 PC 及 Mac mini,如此一來想試用 Mac,按一個鍵便成。可是用了「KVM切換器」後不久,我的 PC 及 Mac mini 都分別出現故障,需要送修!真的不能不說一句:「邪門」!幸好,將彷如「月餅盒」的 Mac mini 拿去送修倒相當方便,但是要將一台 PC 裡的底板送修則⋯⋯。

終於,等到我那一台 PC 修無可修,便把心一橫,全面投入 Mac 的世界。當時,導致我「轉會」的另一助力,便是 Mac 機終於使用 Intel 處理器。結果,我便選擇了 Intel 版本的 Mac mini。

IMG_4314
左邊的就是我的第一台 Mac mini(PowerPC 版本),右邊的就是我的第二台 Mac mini(Intel 版本)。

IMG_4318
新的 Mac mini(上方)比舊 Mac 多了兩個 USB 連接埠,當然比舊 Mac 更好用!

提起 Mac mini,記得的還有當時我有份參與某科技雜誌的 Mac mini 封面故事。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採主會派我這一位從未用過 Mac 機的記者,負責這個 Mac 機故事!(同年秋季,歷史再一次重演:我這一位當時從未用過 iPod 的記者,負責第一代 iPod nano 的封面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期封面的拍攝過程。我們這本科技雜誌未能將 Mac mini 借回公司拍攝,所以整個封面故事,都是在產品發佈會舉行地點 - 即灣仔會展的現場拍攝的!看不出來吧?很佩服公司同事居然想到在會展搭建臨時 studio 來拍攝這一輯相片!

我亦提議封面女郎 Christie Fung 手持 Mac mini 的同時,將同期推出的第一代 iPod shuffle 戴在她的手臂上,將兩大產品都放在同一個封面!這就是我最喜愛的《Hi-Tech Weekly》封面之一。可惜的是我沒有珍藏這一期雜誌呢。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