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港產片」及「講。鏟。片」

有關「港產片」

對於香港人來說,「港產片」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心裡也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現在還有「港產片」的嗎?

其實,不只「港產片」,就連「香港戲院」與我們的距離亦愈來愈遠。在這十多年間,不少香港戲院相繼結業,剩下的戲院亦只能「向上發展」,搬到大商場的樓上繼續經營。大家可以將這情況歸咎於「地產霸權」,而近年大眾娛樂方式愈來愈多,亦是不爭的事實。大家也許未看過司徒法正有份出鏡的怪談電影版,也應該有看過司徒夾帶在 YouTube 的演出吧?

最近大家即使有付錢入戲院看電影,又會看什麼電影呢?是荷里活的 3D 大製作,抑或是外國的小眾選擇呢?上次你看港產片是何時的事呢?又或者,你最近的確有看到香港影星有份演出的電影,這些電影除了有香港影星,還有大陸、台灣、韓國影星,這些電影已經不再是純種的「100% 港產片」,而是「合拍片」。

但是,你可不能怪香港的電影工作人員。也許全香港所有觀眾真的不能養活一群電影工作者,也許香港影星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也許來到互聯網的年代,「合拍」已經是大勢所趨……。

因此,在這個年代,仍然堅持為香港人帶來「100% 港產片」的,請為他們鼓掌!在其他電影人心目中,也許他們是瘋子,堅持吃力不討好的事。不過,身為香港人,當我在戲院看到「打擂台」、「桃姐」、「低俗喜劇」(還有今年上映的「狂舞派」)等港產片時,我對於這些願意為香港觀眾努力的電影工作者,仍然是心存感激的。我也相信,這些港產片在香港人的心目中仍然有重要的位置,亦帶給他們觀看一年一度香港電影金像獎直播的理由。(我倒不希望十年後當我觀看金像獎的電視直播時,會指著上台的得獎影星說:「他/她是誰?」)

有關「講。鏟。片」

即使是六年前,開始一個有關香港電影的網誌這個決定,本身就已經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香港從來就不缺乏影評人。而近年的飲食及美容產品廣告亦不斷提醒我們,香港從來不缺乏 bloggers,特別是「人氣 bloggers」。(雖然我在廣告上見到她們,有時也不禁問一句:「他/她是誰?」)

不過,如果「講。鏟。片」的網主因為覺得香港不乏影評而放棄建立這個網誌,那麼六年來我們便不能得悉與本地電影及戲院有關的獨特觀點。畢竟在這方面,「講。鏟。片」寫手們的 Point of View,對香港不少觀眾及電影工作者心中,都有一定的份量。

而且,堅持六年來每天都寫不只一篇電影文章,本身亦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不少 bloggers 包括我,也不可能每天都有文章吧。(受薪寫 blog 則另當別論。)

因此,今晚請為「講。鏟。片」鼓掌!至於明天還有沒有「講。鏟。片」,留給網主決定好了。

20130512-205049.jpg


Posted

in

by

Comments

「有關「港產片」及「講。鏟。片」」 有一則迴響

  1. 「Ryan」的個人頭像

    《桃姐》是合拍片來,只是不易看出。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