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一向認為,在表達自己的意思時選擇使用哪一種語言,除了因應自己的語言能力(我不太可能對你說俄語吧!),對象是何許人也亦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我一向頗欣賞那些沒有文字的漫畫(請原諒我的能力有限,未能親自創作無字漫畫,唯有借用 Jim Davis 的 《Garfield Left Speechless》 為例子),當漫畫家決定不用任何文字的時候,他的對象該是全人類吧?
我光顧素食店時,看見店內那大電視正在直播無上師電視台的節目,只見電視畫面中的影像與文字比例相當懸殊:除了小部分的影像外,畫面盡是 N 國文字(英文、日文、韓文、中東語言……連中文亦繁簡俱備!)。這一間電視台的觀眾對象也該是全人類吧?
有些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式餐廳,只提供英/法/德/美/日/俄/意/奧文餐牌,除了因為該餐廳的顧客對象明顯是英/法/德/美/日/俄/意/奧人外,亦因為某些菜式的確很難中譯!
同樣道理,本地大多數中式食肆,亦只會提供中文餐牌。(請問「雲川風味紅薯粉」的英文是……「Yunchuan Flavor Sweet Potato Flour」?)
根據以上的道理,近日有食肆只提供英文及簡體中文兩種語言的餐牌,該食肆的主要顧客對象,很明顯就是「『中』『外』遊客」 - 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來自中國大陸及外國的遊客,不包括本地人(是否歡迎台灣遊客就不知道了)。
這食肆在本土意識高漲的今天,仍然選擇簡體中文而不是本地人人都懂的繁體中文,該店想吸引遊客生意的心態很明顯吧!
正如添馬艦解放軍駐港總部裡的一塊大橫幅,亦是印上簡體中文而不是繁體中文,很明顯那橫幅是為駐港解放軍打氣,而不是寫給香港人看吧!
有趣的是,這一家以「『中』『外』遊客」為主的食肆,正好位於將軍澳!昔日將軍澳本來只是有「小台灣」之稱的調景嶺,如今發展為以本地人為主的新市鎮。也許未來那裡會逐漸成為「陸客自由行勝地」,或是「大陸租界」?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