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間電視台來說,將所有希望押注在一個電視節目之上,是極度危險的做法。
看過兩集亞洲電視的重點節目「香港有飯開」,忽然令我想起八十年代無線電視的皇牌節目「歡樂今宵」。我覺得,「香港有飯開」有著頗濃烈的「香港八十年代電視節目製作思維」,這包括:錄影廠愈大愈好、參與藝員愈多愈好,氣氛愈「柴娃娃」愈好。再加上眾主持之首又是何守信,可以說的是,這個「歡樂今宵」的感覺很強烈。
「香港有飯開」的製作大員將重點放在「大堆頭」、「豐富的內容」、「主持陣容」等地方,偏偏眾多主持當中,甚少有豐富主持飲食節目或者寫食評經驗的。如此一來,節目中每當主持有需要對所介紹的菜式作出評語時,所說的大多是一些不著邊際的陳腔濫調。長此下去,這個節目很難吸引要求愈來愈高的觀眾繼續捧場。
近期在電視播出的飲食節目當中,我覺得有一個節目值得向各位介紹,這個節目就是目前在台灣壹電視播出的「飲食男女」。
此「飲食男女」非彼《飲食男女》!在香港,《飲食男女》是一本頗通俗的飲食雜誌;在台灣,「飲食男女」是壹電視其中一個飲食節目,很可能亦是全電視台唯一以廣府話為主的電視節目!這個節目以介紹香港食肆為主,製作這個節目的公司屬於壹傳媒旗下,相信亦是以香港為主要製作基地吧。
「飲食男女」這個電視節目,不會介紹哪裡有「$1燒賣」,不會為觀眾化驗含菌量超標的壽司,更不會到護老院或向電視觀眾派米。這個節目更沒有大堆頭的主持陣容,事實上,就連旁白也沒有。不過,這個節目每一集都會深入香港其中一家優質食肆,看看這家食肆的主事人如何製作令人垂涎的招牌菜,甚至深入了解主事人的多年奮門史,以及在食肆裡可以感受得到的人情味。「飲食男女」可以算是近期比較有深度的飲食紀錄片。可惜的是,這個節目似乎不設網上重溫,各位真的有興趣觀看的話,星期日晚上八時準時收看壹電視新聞台網上直播吧。
為什麼「飲食男女」這個很明顯是香港製作的優質飲食節目,在香港竟然沒有電視頻道容得下呢?如果亞洲電視晚上播出的不是「香港有飯開」而是「飲食男女」,收視率未必會大幅提高,但欣賞指數肯定會直線上升!
發表迴響